首页 >> 快讯 >

天下黄河如何永惠宁夏——探寻宁夏现代化灌区建设② | 让更多市场之力守护“幸福水”

2023-06-03 06:42:03 来源:宁夏日报

闸门一开,黄河到,从每年3月进入灌季开始,宁夏8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个“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故事就开始上演:25条干渠引导黄河在平原和高原之间“腾挪转移”,1057万亩的小麦、水稻、玉米、枸杞、葡萄和蔬菜等作物,在水的催化下换着姿态,以渠、沟、桥、闸、坝、滩为名的乡镇、村庄和农场,在水的描绘下变了颜色,由黄到绿,由绿到五彩。

唯黄河而生的宁夏,怎样从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80.9%的困境中解脱?怎样实现水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高效利用?如何让“天下黄河富宁夏”永惠子孙后代?连日来,记者走访青铜峡大型灌区,尝试挖掘宁夏人民近年来创新的新办法、积累的新经验。

大块田喊来“一把锹”——“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资料图】

吴忠市青铜峡是宁夏引黄灌区精华地带,黄河穿境而过,被誉为“九渠之首”,占尽灌溉之利,亦藏农业节水潜力。

5月29日,夏灌之前,宁夏渠首管理处3名干部下灌区调研用水需求,青铜峡瞿靖镇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黄自国提出了申请:“如果6月10日,唐徕渠、西干渠、大清渠、汉延渠集中开始夏灌,我们占总面积85%的制种玉米和直播玉米灌溉周期可能拉长,不仅成本高而且浪费水,所以申请一下,能不能提前到6月5日灌?”

实际上,该灌域处于四大干渠中上游,以前大水漫灌,谁家想灌,渠口一豁就能淌水,灌完了纵水入沟。近年来,宁夏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率先在全国出台用水权改革实施意见和“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高效转变,现代化灌区建设取得飞跃式发展。

“水资源珍贵,土地珍贵,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种好地,多增效。”黄自国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村里土地流转率上升到70%后,各类作物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灌水成功实现了“一把锹”专人淌水,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还有用水预警和水量进度,在用水计划达到80%,心理的弦就绷紧了。

土地集约、水资源节约后,瞿靖镇土地流转费、温棚承包费一年内每亩涨了300元。同时,“北支渠3420亩地节约了50万立方米水,由青铜峡市收储流转给红寺堡区,126450元交易费,4村500多户节水户都受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现代化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加速调整。宁夏农垦集团连湖农场有限公司以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科学种田而著称,曾连续6年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获农牧渔业部小麦高产农场奖。戴了多年亏损的帽子,2022年,终于打赢了一场扭亏增盈翻身仗。“农场处在大清渠稍段,以前,农作物要么6、7天见不上水,要么被退水淹死,真是有苦难言。我们就安装了20多个泵,抽取进入排水沟的上游尾水灌溉。”农业发展公司经理高立山告诉记者,如今沟里没有水,以前的老办法行不通。“近年来,我们调整种植结构、进行规模化经营,水费用最高132万元减少到40万元。今年,我们扩大土地规模,进行高效节水改造。”

在连湖四队800亩高效节水地里,管理员董自明指着一拃长的玉米苗开心地说:“你看,这苗出得多齐整,后期管理成本每亩也要降100到200元,再加精准滴灌、施肥,比常规种植好很多。”

打造一个好“木桶”——古老灌区“由内而外”蜕变

“秦汉筑渠水利先,千秋流出米粮川”。吴忠市利通区自古沟渠纵横,灌排发达,既有自流灌区又有扬水灌区,水利设施比较完善,2017年,成为全区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之一,经过6年的先行先试,探索出一套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利通模式”。

利通区的现代化灌区建设路径,可以说是“新木桶原理”的成功实践。提标升级水利工程设施是一个好的“桶底”;四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木板”;这是一项综合改革,需要每条“木板”齐头并进,木板的“缝隙”则靠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宣传手段用力,引导多方参与去粘合。

利通区借助大型灌区续建更新改造工程的实施,开展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水计量设施建设,让干渠及以下支斗渠砌护率达到100%,农渠砌护率达到92%,干沟、支沟、斗沟、农沟治理率达到65%以上;基层站所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灌区干渠直开口计量率达到100%以上,这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方收费及用水权确权成果应用奠定工程基础,也为公平、精准、高效的水利管理提供了支撑,而26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用水户实现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如果说“提标升级工程设施”保障了灌区运水“经脉”提质增效,那么,创新体制机制则支撑起了灌区发展的“骨骼”。

利通区现代化灌区批复总投资为13.99亿元,若由地方政府单一投入,则无法满足标准高、投资大、范围广的建设要求,若借传统项目投资亦难完成建设任务。利通区则引入社会资本,解决“钱少”的问题;严守用水“红线”,精准核定用水权,将2.84亿立方米黄河水分配到60万亩农田,解决“水少”的问题;开展水价测算,全面执行运行水价,解决“浪费水”的问题;创新服务组织,开展基层水利市场化服务,按照“项目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全域推进末级渠系小型水利工程市场化运行管理,项目公司对全灌域的灌溉工程开展“建、管、服”的整体运行管护,解决了工程“管不好”的问题;进行节水奖励,用价格杠杆激活节水动力不足问题;开展水交易,打通节水增效路径,解决了用水结构失衡的问题。

目前,在利通区,群众节水意识发生了从“要我节”变成“我要节”的转变;政府对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态度从“要我建”变成“我要建”;参与投资的企业行为也从“让我投”变成“我要投”。

再行再试,让更多市场之力守护“幸福水”

自治区水利厅农村水利处有关负责人陈金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区立足区情、水情,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产业用水安全等重点,不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业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工程建设和管护用水管理“四项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化灌区建设。现代化灌区建设带来的红利开始释放:农业用水权确权全面完成,用水指标刚性约束不断强化。灌区末级渠系全部执行新水价,用水户“省水就是省钱”的意识持续增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6年的0.511提高至2022年的0.57,农业用水占比由2016年的86.1%降至2022年的80.9%。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有了可靠保障。

但灌区基础设施欠账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待健全,资金筹措难度大;运行管理方面还有短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现代化灌区建设任务依然比较重。引黄自流灌区是宁夏灌区的核心地带,也是最大农业节水潜力所在。

据介绍,利通区成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10个试点县之一。青铜峡灌区(汉延渠和秦汉渠灌域)、隆德县渝河库井灌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试点,宁夏现代化灌区建设踏上了新征程。

2023年3月,吴忠市利通区与宁夏水发集团签订了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项目特许经营补充协议,全灌域农业灌溉社会化运营服务在宁夏诞生,政府和企业将深度探索创新现代农业供水“投、融、建、管、服”一体化现代化综合服务新模式,让更多市场之力守护“幸福水”,而宁夏引黄古灌区松散的、经验式的漫灌方式将从历史舞台加速隐没。

陈金蛟介绍,下一步,水利厅将牢牢把握有利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灌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化灌区建设、总体不增加农民种粮负担的原则,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加快推进全区现代化灌区建设,为保障自治区粮食安全和“六特六优六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水利支撑,让“塞上江南”风貌更优、更美,让“天下黄河富宁夏”永惠子孙后代。(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文/图 部分为资料图片)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