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迎来了一场巨变,这是阿里巴巴创办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3月27日,隐身三年多的马云回来了。他到访云谷学校,大谈技术变革对教育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二天,阿里巴巴集团召开总裁会,现任掌门人张勇发布全员信,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集团组织架构变为“1+6+N”结构。
其中,“1”指一个阿里巴巴集团,“6”指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N”则指旗下多家业务公司,如阿里健康、高鑫零售、盒马等,以及阿里未来可能新创设或投资的公司。
根据方案,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六大业务集团和N家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具体来说,这六大业务集团的负责人依次如下:
张勇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戴珊任淘宝天猫商业集团CEO;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团CEO;万霖继续担任菜鸟集团CEO;蒋凡任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樊路远任大文娱集团CEO;
值得注意的是,张勇特别强调,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未来都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消息一出,全网沸腾!
因为它意味着,今后阿里巴巴集团CEO不再管理阿里的一切,六大业务集团必须独自面对市场竞争。
这场变革,更像是阿里巴巴给自家养的“孩子们”举行的一场盛大成人礼,无论竞争实力如何,都要走出去,去独立面对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前脚马云刚刚回国,后脚阿里就启动重大变革,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马云的举动似乎是为这场变革保驾护航,至少也能够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但相较于马云回归,我们更关心变革带来的改变,诸如阿里为什么要变革?变革后阿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六大业务集团中,谁会率先上市等问题纷至沓来。
我们也希望能从阿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阿里内部经营现状来尽量梳理清楚上述问题。
张勇总结道“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是本次变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实际上,为了这次变革,张勇和阿里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
从上任以来,张勇就一直在研究设计最适合阿里的组织阵型。作为一艘商业巨轮的掌舵者,组织架构、商业设计、战略方向是最关键的责任。
但过往的无数案例告诉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来说,任何自上而下的“一刀切”战术,可能都是低效,甚至有害的。
因为阿里的业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早期的扩张期中,甚至多次出现“内部赛马”战术,核心原因就是集团太大,业务交叉部分太多,没能进行好区分和整合。
典型案例是生鲜电商业务,巅峰时阿里内部同时开展该项业务的团队有盒马、天猫超市、淘鲜达、大润发,甚至是饿了么。
除了同类业务急需整合之外,不同业务之间的区隔、发展阶段、战略方向,也越来越多元化。
如何实现多元治理结构,让每个业务按照自己独立的经营策略高效运转是变革的关键。而不是市场决策、战略方向、资源投入都由集团来决定。
张勇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往早了说,在2015年,阿里巴巴就全面提出中台战略,形成了“大中台、小前台”的治理模式,多元化业务融为一体,在中台的底层支撑下,前台可以轻装上阵,迅速开展行动。
2021年12月,阿里宣布成立4个业务板块,分别由4个大总裁代表集团分管各项业务,进一步践行了多元化治理的战略。
可以说,当时的多元化变革,就是今天这场“1+6+N”的前戏。所以,阿里变革的第一个核心原因,其实内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更关键的原因是,阿里选择在当下进行业务独立,意味着阿里几大主要业务板块已相对成熟,有了一定的独立经营能力。
直面市场竞争的洗礼,全面市场化运作,也将倒逼各项业务集团,提升效率。
上个月发布的阿里财报也显示出这一点,在主营电商业务企稳之际,阿里云业务、菜鸟、盒马,乃至大文娱业务,都迎来了或盈利或大幅减亏的消息。
当时我们就曾指出,这些业务的独立性越来越强。
具体来说,营收占比8%的阿里云,最新季度营收为 201.79 亿元,同比增长 3%,经调整后 EBITA 利润为3.56 亿元,同比增长 166%。
营收占比7%的菜鸟,上季度拿到了27%的业绩增速,并且菜鸟还走到了盈利的转折点。
还有蒋凡带队的海外零售业务,2022年Q4,阿里的国际零售商业营收同比增长26%至146.44亿元。
单独看这几个业务集团,他们的业绩增长状况良好,这是阿里选择在这是全面独立的底气。当然,也有不那么美好的,比如阿里大文娱。
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阿里也到了业务独立的时候。
面对越发聚焦于即时零售的美团,被ChatGPT影响的云计算和AI领域,还有抖音快手都在抢夺的本地生活市场,“大中台”的组织模式不再适合。
阿里需要尽可能地让组织里的每一份子都活跃起来,才能更好的应对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目前,阿里旗下的高鑫零售、阿里健康、阿里影业都已独立上市。过去一年,市场曾多次传出盒马正单独融资,阿里云、Lazada考虑单独上市的消息。
未来,独立起来的各项业务集团,将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责任也更明确,各个大总裁对经营全局负责,因地制宜独立制定不同的业务策略,应对竞争。期待他们能给给阿里带来更多IPO。
就像张勇说的,“希望阿里巴巴未来能够长出来若干个上市公司,若干家上市公司下面经过几年又能够再生儿育女,又出来更多的几家上市公司。”
当然,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通过组织变革,带动业务创新”的阿里,将会给同行业的互联网巨头们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阿里目前的架构形态,就像是从一颗参天大树,逐渐繁育出一片森林。
根系还紧密穿插联系在一起,但不同的“树木”都要面临不同方向的风雨云。
在电商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行业中的巨头们,几乎都在面临和阿里一样的问题:业务繁杂、多线作战、效率降低。
于是,有人选择重走当年的胜利之路,有人选择聚焦核心能力,有人选择放慢速度,还有更多人选择面向更多新市场来寻求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开枝散叶,独立成长的业务扩张模式,并不是阿里独创。同样是面对庞大的业务和规模,国际科技巨头谷歌之前也进行了大规模分拆。
2015年,谷歌创办了控股公司Alphabet,并将旗下的不同业务分别成立子公司,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在各个领域更灵活地冲锋陷阵。阿里当前的变革,与谷歌当年的管理模式,十分相似。
不只是谷歌,目前,国内的京东也走上了类似的路线。
前段时间,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工业完成了B系列优先股交易,总额3亿美元,这是刘强东收获的又一个超级独角兽。
简单回顾一下,京东系目前已经拥有四家上市公司——京东、达达、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还有包括京东工业、京东科技、京东产发在内的三个独角兽。
在阿里业务拆分独立之际,刘强东一手打造的京东系上市版图也次第展开。
从这点来看,对于业务触角伸向多个领域的巨头来说,阿里变革后的管理模式,显然会让各个业务更具战斗力。
阿里巴巴的“不破不立”,给行业带来的新的示范,因为你的孩子只有真正独立面对生活,才能茁壮成长。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阿里巴巴放手的勇气。或许在阿里的带领之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巨头走上这条独立之路。
综合来看,这几年时间里,阿里一直在变化。其中每一次的组织变革,都成为了阿里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更重要的是,作为电商行业中的头号玩家,阿里的变革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时代的风在继续吹,市场的格局也越发变幻莫测,或许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我们只有抱着“拥抱变化”的心态跟着时代的脉搏持续跳动。
至于,六大独立业务集团究竟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变化,市场会是最好的试金石。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